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

六現觀

唯識論所立。以有漏無漏之慧,明瞭觀察現前之境,其方法有六種,稱為六現觀。即:



唯識論所立。以有漏無漏之慧,明瞭觀察現前之境,其方法有六種,稱為六現觀。即:

(一)思現觀,謂思所成之慧。此作用依止欲界之散地,觀察諸法,最為猛利,能廣分別諸法,故稱思現觀。

(二)信現觀,謂上品漏無漏之淨信,以能資助現觀,使不退轉,故稱信現觀。

(三)戒現觀,謂無漏戒,即道共戒。以能除去破戒之罪垢,令觀增明,故稱戒現觀。

(四)現觀智諦現觀,謂緣非安立諦之根本、後得二智。通於見道與修道。

(五)現觀邊智諦現觀,謂現觀智諦現觀之後,緣各種安立諦之世智、出世智。通於有漏無漏一切之見道、修道。

(六)究竟現觀,謂究竟位中一切之諸智。

#六現觀 #唯識

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

南鯤鯓牌樓與天衣

大智度論中云:四天王,衣重二兩。忉利天,衣重一兩。色界天,衣無重相。


看到最近熱門的南鯤鯓牌樓,與有神無神之論,倒讓銀子我想起了天衣無縫的成語,天上的神仙,由於福報的緣故,能隨心受用諸等飲食資具,大智度論中云:四天王,衣重二兩。忉利天,衣重一兩。色界天,衣無重相。
天衣無縫,隨心而現,穠纖合度,就如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天福,由天福故,供品顯化無量,也就是說,人世間的供品不管好壞,在神看來都是符合其福報能享用的等級,但在世間人的眼中,物品就有相對應的價值。
說到天衣與天福,再回到牌樓,其實廟宇建築是信眾供養神的,要說是神的也是,但實際上那是心意的具現化,而非神的所有物,縱然人間造價不菲,但就如天衣一樣,神所住的宮殿,可能豪華上萬倍,就如佛教中的一水四見,人間的水在天人眼中,可能是水晶琉璃,乃至鑽石等等。
牌樓的倒塌,可能隱含神對人的指引,但那牌樓對神來說,就只是信眾的心意,人世間的興衰是常事,沒有永恆的王朝,也沒有不變的統治者,其實看到那檜木大柱,倒讓人想起被日本殖民統治時的台灣,當時的人群起反抗,現在的人歌功頌德,是非曲折難論,但這就是人間事!!

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

颱風天。讀書天。天天添靝

大者雖天地之大不可加也,洞者,通也。  萬物通有此理,即太極之謂,太極既判,天地人三才各極其位,所謂物物具一太極,故總而言之,是曰大洞,即邵子所演,箕子所陳,皇極之道同義,經籙法皆有三洞,而大洞最高。


颱風天,讀書天,天天添靝!!

大者雖天地之大不可加也,洞者,通也。

萬物通有此理,即太極之謂,太極既判,天地人三才各極其位,所謂物物具一太極,故總而言之,是曰大洞,即邵子所演,箕子所陳,皇極之道同義,經籙法皆有三洞,而大洞最高。

經者,由也,萬物公由之正路也。

儒詩書易禮語孟春秋皆經也,修道之謂教,故曰仙經,元始因人之所稟賦各具是理故,修明品節以為教化之本,使鬼神并人各返本源,就所禀受處修進,以為學道求仙之捷徑也,人能原始要終反求諸其身,則天地萬物皆備於我矣。

~玉清無極總眞文昌大洞仙經

#道藏 #文昌 #三才 #大洞真經 #颱風天 #讀書天

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

晨鐘暮鼓。破地獄

願此鐘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 一切眾生成正覺


其實說到末日,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2012電影中的場景,不過電影畫面中最吸引銀子的,就是那山頂上敲鐘的喇嘛。

或許有人會說,洪水來了,都要死了,還敲鐘?

然而佛教的晨鐘暮鼓,除了是修行,更是度眾的法器,也屬於聞解脫的一種,以前在佛寺學敲鐘時,晨暮叩鐘偈雖有不同,但都有一個共通的咒語,就是破地獄真言。

〈晨鐘偈〉 

聞鐘聲 煩惱輕 智慧長 菩提增 離地獄 出火坑 願成佛 度眾生 

唵 伽囉帝耶娑訶(三稱)

〈暮鐘偈〉 

願此鐘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 一切眾生成正覺 

唵 伽囉帝耶娑訶(三稱)

這破地獄真言,除了唸誦,在銅鐘上也有,正如偈中所言,聞塵清淨證圓通,一切眾生成正覺,洪水來了,雖然肉身會死亡,但覺性不滅,而這洪水中的眾生,也能依此結緣,敲鐘敲的不是樂器,而是喚醒那沉睡許久的覺性,聞鐘聲煩惱輕,智慧長菩提增。

#破地獄真言 #叩鐘偈 #晨鐘暮鼓 #覺性

你覺得神明有幫過我們這個家嗎?

你覺得神明有幫過我們這個家嗎?



前幾天有大師說到一句紀錄片的內容,你覺得神明有幫過我們這個家嗎?

看到這句話,就想到末日預言,若真有末日,神明會告知世人嗎?

所謂末日,不離文化與種族的終結或大衰敗,然而在自然循環中,月有陰晴圓缺,而人也非永生不死,一種生物的衰敗,也是另外一個生物的崛起,在這世代的人,又何嘗不是在之前的衰敗中成長。

既然生與死是自然法則,因與果也是真理,那我們在信仰中該學習的,又是何種思維,而神所要教化的,只是逢凶化吉而已嗎?

前陣子剛好與朋友聊到類似的話題,人能看到的只有一世,前世與來世都不可知,但神卻並非如此,所以人的所有作為,都以一世為基礎,但神的方法可能不是,輪迴可能是終結,但也是重生的開始,而如何讓今世釋懷往昔,來世遺憾更少,或許才是神所要教化的。

籤詩云:

一生心事向誰論
十八灘頭說與君
世事盡從流水去
功名富貴等浮雲

#末日 #預言 #教化 #你覺得神明有幫過我們這個家嗎

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

​虎爺算精怪嗎? ​

若以宗教信仰來說,六道輪迴輪轉不停,今世為人,往昔輪迴難道沒當過虎嗎? ​ 是不是精怪不是重點,發心才是,君不見三人成虎,苛政亦猛於虎,人比虎可怕多了。



私語如雷爾可知
虎正護眾方成神

 ​虎爺算精怪嗎? ​ 

若以宗教信仰來說,六道輪迴輪轉不停,今世為人,往昔輪迴難道沒當過虎嗎? ​ 

是不是精怪不是重點,發心才是,君不見三人成虎,苛政亦猛於虎,人比虎可怕多了。




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

拜神無用論

拜神無用論 ​ 這陣子在網路看到一些分享,拜神有用嗎? ​ 這樣的論調,其實古時也有,不過如果拜神無用,那難道宗教都是洗腦嗎? ​ 真經云:怒氣不通經,脈流定浮沈,如果拜神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想法,那拜神確實無用,這就好比有人因家中長輩身體健康問題,向神祈求,但有時長輩的想法不改變,晚輩提供的飲食食材沒控制,那拜神很顯然沒辦法改變問題,這時拜神就無用了。 ​ 拜神的作用在於觀其德,修己身,那怕神要幫你,也需自身有福德為本,至少也要有願為因,否則將一切歸咎於神靈不靈驗,那有人靈驗,有人不靈,難道是神大小眼嗎? ​ #拜神 #法主公 #都天聖君 #澤風大過

拜神無用論

這陣子在網路看到一些分享,拜神有用嗎?

這樣的論調,其實古時也有,不過如果拜神無用,那難道宗教都是洗腦嗎?

真經云:怒氣不通經,脈流定浮沈,如果拜神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想法,那拜神確實無用,這就好比有人因家中長輩身體健康問題,向神祈求,但有時長輩的想法不改變,晚輩提供的飲食食材沒控制,那拜神很顯然沒辦法改變問題,這時拜神就無用了。

拜神的作用在於觀其德,修己身,那怕神要幫你,也需自身有福德為本,至少也要有願為因,否則將一切歸咎於神靈不靈驗,那有人靈驗,有人不靈,難道是神大小眼嗎?

#拜神 #法主公 #都天聖君 #澤風大過

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

韋馱菩薩與高峰妙

宋朝有一位高峰妙禪師,很喜歡打坐,但是一坐下來就打瞌睡。禪坐的目的是要得到禪定,如果有昏沉、瞌睡的毛病,禪定就修不成功。

今天跟朋友聊到一篇鸞文,正好適逢韋馱菩薩緣日,來聊聊臨濟祖師的行誼。
宋朝有一位高峰妙禪師,很喜歡打坐,但是一坐下來就打瞌睡。禪坐的目的是要得到禪定,如果有昏沉、瞌睡的毛病,禪定就修不成功。高峰妙禪師為了對治自己昏沉的毛病,就將打坐的地方移到一個懸崖上,崖高數十丈,如果昏沉來了,一不小心就栽下去,一定會粉身碎骨。高峰妙禪師藉此來警惕自己,希望能改正打坐昏沉的毛病。
可是習氣難改,才一打坐不到幾分鐘瞌睡就來了,一個筋斗整個人就栽了下去,高峰妙心想這下子一定是死定了。但是在半空中,突然有一股力量將他救了上來。高峰妙覺得很奇怪,就問:「是什麼人來救我?」只聽到空中傳來一個聲音:「我是韋陀菩薩。」
聽到這句話,高峰妙禪師心裡想,認為自己修行實在是了不得,竟然能感得韋陀菩薩來護法,於是問韋陀菩薩:「世界上像我這麼精進用功的人有幾個?」韋陀菩薩回答:「像你這樣修行,沒有功夫,只會打瞌睡,你還自以為了不得。像你這種人,如恆河沙一樣多。從今以後,五百世我不再護你的法了。」
一世一百年,五百世就是五萬年。高峰妙禪師聽到韋陀菩薩五百世不來護法,心裡真是難過。但是回頭一想:修行是自己的事,菩薩護不護法與自己何干?菩薩不來護法,自己還是要修行;即使菩薩來護法,修行還是要靠自己成就。菩薩不來護法,也是因為自己憍慢、懈怠,是自己不對。於是高峰妙生起大慚愧心,更發願要不惜生命地修行,唯有成道,才能廣度眾生,否則就只能如行屍走肉一樣地活在世界上,最後與草木同朽,生命毫無意義。
高峰妙禪師又開始打坐用功,日子久了,瞌睡的習氣又來了,又是一個筋斗栽了下去,高峰妙禪師心想,這一回絕對是死定了。可是快到地面時,又有一股力量將他救起來。高峰妙禪師驚訝地問:「是誰救我?」「我是韋陀菩薩。」「您老人家不是說五百世不來護我的法嗎?」韋陀答道:「因為你有知慚、知愧的這念心,同時又不顧性命地勤奮修行。上求佛道的這念心已經超越五百世了,所以我又來護你的法。」
雖然祖師的行為,在現代人看來,就是宗教狂熱分子,不過精神卻是讓人讚嘆,很多事情嘴巴說很容易,就像用文字來形容花朵,可以說得很夢幻美好,但是要把這樣的花實際做出來,就像刺繡一樣,要一針一線繡出來,沒有捷徑可走,修行如此,渡眾也是如此,發心雖好,但沒有實際行為,就像虛幻的花。
不過凡夫俗子如銀子,打瞌睡是常態,但堅持坐著打瞌睡,也是一種進步,畢竟這也是一種堅持阿,就像刺繡一樣,那怕剛開始學習時,下針錯誤,或是刺到手指頭,也是一種改變。

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

地震預言與信仰

爾時,阿難問救脫菩薩言:善男子!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? ​


看到這陣子很流行的地震預言,災難也算是橫死的一種,天災難測,不過禍福都有轉化的方法。

佛教中的藥師佛,也有轉化橫死的法門,經云:

爾時,阿難問救脫菩薩言:善男子!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?
救脫菩薩言:大德!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?是故勸造續命幡燈,修諸福德;以修福故,盡其壽命,不經苦患。

阿難問言:「九橫云何?」

救脫菩薩言:若諸有情,得病雖輕,然無醫藥及看病者,設復遇醫,授以非藥,實不應死而便橫死。又信世間邪魔、外道、妖𦾨之師,妄說禍福,便生恐動,心不自正,卜問覓禍,殺種種眾生,解奏神明,呼諸魍魎,請乞福祐,欲冀延年,終不能得;愚癡迷惑,信邪倒見,遂令橫死,入於地獄,無有出期,是名初橫。

二者,橫被王法之所誅戮。三者,畋獵嬉戲,耽婬嗜酒,放逸無度,橫為非人奪其精氣。四者,橫為火焚。五者,橫為水溺。六者,橫為種種惡獸所噉。七者,橫墮山崖。八者,橫為毒藥、厭禱、呪詛、起屍鬼等之所中害。九者,飢渴所困,不得飲食而便橫死。是為如來略說橫死,有此九種。其餘復有無量諸橫,難可具說。

佛教有法門,其實道教也有,剛好今天是雷齋開始,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中云:

天尊言:亢陽為虐,雨澤愆期,稽顙此經,應時甘澍。積陰為厲,雨水浸淫,稽顙此經,應時朗霽。祝融扇禍,飛火民居,赤鼠遊城,驚爇黎庶,此經可以禳之。海若失經,魚鼈妄行,洪水稽天,民生墊溺,此經可以止之。

天尊言:世人欲免三災九橫之戹,卽于靜夜稽首北辰。北辰之上,上有三臺,其星並躔,形如雙目,疊為三級,以覆斗魁,是名天階。若人見之,生前無刑囚之憂,身後不淪沒之苦。

斗中復有尊帝,二星大如車輪,若人見之,畱形住世,長生神僊。歸命此經,投心北極,卽有冥感。斗為天樞,中有天罡,在內則為廉貞,在外則為破軍。雷城十二門,並隨天罡之所指。罡星指丑,其身在未,所指者吉,所在者凶,餘位皆然。若人見之,壽可千歲。

在宗教的立場,天災是共業所感,但也有共中不共的方法,與其恐懼於未發,其實能防範於未然,會是更好的選擇,在易卦漸卦 (風山漸)中云:

初六,鴻漸于干。小子厲,有言,无咎。

橫死除了身體上的意義,也有心靈上的表徵,貪水,瞋火,癡風,改變在於警覺,心有所覺,就能无咎。

#雷齋 #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 #藥師琉璃光 #橫死

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

念佛與鸞

念佛與鸞

昨天跟朋友聊到呂祖,呂祖可說是道教神仙中的異類,得道後雲遊四方,也留下許多鄉野奇談,雖然真偽不知,但皆有教化之義,看到今天的鸞文,在呂祖全書卷之二中也有個關於鸞的故事。
維揚石天基。性喜念佛。日常不輟。一日遊虎邱後山絕頂。殿宇輝煌。傍有靜室。供呂祖像。梁中以絲線挂木筆一枝。其下承有沙盤方几。傍坐老翁。因問設此何為。翁曰。凡有疑事啟問。即虔誠默禱。用符咒代請呂祖降乩。自臨判斷。因焚香默叩。以時常念佛。有無功效。求明示。
少頃。見懸空木筆。即自運動。遂判云。念佛虔誠即丹。念珠百八轉循環。念成舍利超生死。念結菩提了聖凡。念意不隨流水去。念心常伴白雲閒。念開妙竅通靈慧。念偈今留與汝參。末書純陽道人。賜揚州天基石子佩悟。
念佛者問鸞看似有些奇怪,不過卻是信仰的常態,沒在經教中下功夫,或是實修得益,很難升起實信,雖然有信心但也不多,有時縱然閱讀經典,但對於聖言量沒信心,或是受到有些學術說法影響,認為是後人編造,信心就薄弱,反而具有神異之事,更增信心。
但遇到真仙沒事,遇到假神就可惜了,而遇到真仙,還是需要福德資糧的。
天道奉行掌七星
官籍仙班鎮指南
武闕朝天信宗禪
財執道脈承維公
神赫世習勤勵志
天孚紫航蓬萊島
官佑輔賢相臣君
武帝旺象萬大數
財君定數掌天璣
神降朝闕參正氣

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

淫祀

淫祀


剛看到朋友回應了淫祀的文章,其實宗教文化頗為複雜,非一言可蔽,當然每個人寫文章的目標不同,但既然都要寫了,何不找點資料?

身為中國古時三大主流宗教的佛教,也曾被說是淫祀,在法苑珠林。破邪篇第六十二中云:

邪惑問曰。佛是妖魅之氣。寺為婬邪之祀。豈堪中夏為人師之軌。

方外對曰。妖唯作㜸。豈弘十善之化。魅必憑邪。寧興八正之道。妖猶畏狗。魅亦懼狸。何以降帝釋之高心。摧天魔之巨力。又如圖澄羅什之侶道安慧遠之儔。高德高名非狂非醉。豈容辭愛榮位。求魑魅之邪道。勤身苦節。事魍魎之妖神。

又自東漢至我。大唐。代代而禁妖言。處處而斷淫祀。豈容捨其財力放其土民。營魑魅之堂塔。入魍魎之徒眾。又上古帝臣冠蓋人倫。並稟教而歸依。厝心以崇信。豈容尊妖奉魅以自屈乎。良由睹妙知真使之然耳。

明主賢臣謀其德也。凡百君子思其言也。大士高僧慕其理也。而歷代寶之以為大訓。凡聖軌摸人天師範。理盡窮微。福同真濟。何聖能逾。何道能加。不荷其恩反作狂言。

宗教在古時常常被作為政治工具,不過以現代來說,效用就很小了,因為許多人連信仰的定義都很模糊,靈驗才是最重要的,淫不淫的不是重點,能贏就好!!

#淫祀 #佛 #法苑珠林 

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

彼若不與開門

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,佛言:彼若不與開門,終不能得。


今天看到動態,剛好想到這個故事,值得深思!!

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,佛言:彼若不與開門,終不能得。

時城內人自不和,或言:當與城。者,或言:莫與。即行籌,時天魔波旬,在與城眾中七返取籌,即令與琉璃王城籌多,即為開門與之。

軍人即入,反閉城門,街巷鑿埳悉齊人腰,埋諸釋種男女大小,相參而無有間,令大象蹈上。時摩訶男釋子,是琉璃王外祖父,語諸釋種言:

汝曹莫但看琉璃王放大象蹈殺人,當觀昔日業報因緣。諸釋種昔日所造定業報,今當受之。時琉璃王聞,語摩訶男釋子言:欲得何願?摩訶男言:諸釋種已死,我今苦惱,何用願為?若欲與我願者,聽我入池水,隨入水時節中間,聽諸釋種出莫殺。

琉璃王念言:水中不得久。與汝願。摩訶男即入池水,以髮繫樹根,遂於水下命過。琉璃王即問諸大臣言:釋子摩訶男入水何乃久耶?」傍人看之,答言:「已死。」王言:「出之。」即出示王。

時琉璃王見即生慈心,言:「摩訶男乃為親里故不惜身命。」即勅人放諸釋種。彼即受教放之。

#釋迦族 #戰爭 #魔 #因果 #輪迴 #四分律

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

鏡者心也

天師聖誕緣日,想到之前拍攝彰邑賜福宮王爺裝臟物寫的句子: ​ 天行雲。鏡照天。雲在鏡有雲。雲過鏡有天 身有天。可代天。人誠應神通。巡狩度世人 ​ 神明裝臟鏡子的不多,不過也不是沒有,在古時即有這樣的案例,比如在雲笈七籤中的"昭成觀壁畫天師驗絹畫驗附"中云: ​ 昭成觀壁畫天師,歲月既深,彩粉昏剝,在通廊之下,未嘗有香燈之薦。 ​ 頒政坊內居人姓李,患痁逾年,醫不能愈,日以羸瘠,待時而已。忽夢一道流,長八九尺,來至其前,以大袖布衣,拂其面目之上,頓覺清涼。謂之曰:自此差矣,勿復憂也。 ​ 於是醒然疾愈,稍能飲食。洎晚策杖,行繞其家,不覺為倦,但覺所夢道流,猶在其前,遽欲入昭成觀。家人慮其困憊,亦頗多止之,不聽,入觀,於天師真前,瞻視良久,曰:即所夢也。 ​ 拜禮數四,乃命夾鏚塑人劉處士塑天師真,改葺堂宇,旦夕供養,人所祈禱,福祥立應。 ​ 其所塑夾鏚真,於夾鏚內,畫羅隔布肉色,縫絳採為五臟腸胃。喉嚨十二結十二環,與舌本相應。臟內填五色香,各依五臟兩數。當心置水銀鏡,一一精至,與常塑不同。其塑中土形,移在天長觀,金彩嚴飾,亦皆靈驗。 ​ 鏡者心也,心者天也,鏡中的影像是實物投射,雖然是幻化,但就如宗教中的儀軌,借假修真,真立則假亡。

天師聖誕緣日,想到之前拍攝彰邑賜福宮王爺裝臟物寫的句子:
天行雲。鏡照天。雲在鏡有雲。雲過鏡有天
身有天。可代天。人誠應神通。巡狩度世人
神明裝臟鏡子的不多,不過也不是沒有,在古時即有這樣的案例,比如在雲笈七籤中的"昭成觀壁畫天師驗絹畫驗附"中云:
昭成觀壁畫天師,歲月既深,彩粉昏剝,在通廊之下,未嘗有香燈之薦。
頒政坊內居人姓李,患痁逾年,醫不能愈,日以羸瘠,待時而已。忽夢一道流,長八九尺,來至其前,以大袖布衣,拂其面目之上,頓覺清涼。謂之曰:自此差矣,勿復憂也。
於是醒然疾愈,稍能飲食。洎晚策杖,行繞其家,不覺為倦,但覺所夢道流,猶在其前,遽欲入昭成觀。家人慮其困憊,亦頗多止之,不聽,入觀,於天師真前,瞻視良久,曰:即所夢也。
拜禮數四,乃命夾鏚塑人劉處士塑天師真,改葺堂宇,旦夕供養,人所祈禱,福祥立應。
其所塑夾鏚真,於夾鏚內,畫羅隔布肉色,縫絳採為五臟腸胃。喉嚨十二結十二環,與舌本相應。臟內填五色香,各依五臟兩數。當心置水銀鏡,一一精至,與常塑不同。其塑中土形,移在天長觀,金彩嚴飾,亦皆靈驗。
鏡者心也,心者天也,鏡中的影像是實物投射,雖然是幻化,但就如宗教中的儀軌,借假修真,真立則假亡。

水至清則無魚

佛經中的太子爺與一般人認知的大有不同,不過人們有興趣的常常都不是真理,而是關乎自己的利益,威猛的太子爺太剛正,正如答客難中云: ​ 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,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纊充耳,所以塞聰。 ​ 老師太嚴苛,學生就少,神明太剛正,信徒就不多,所以如孩童的太子爺,反而感覺好商量,自然拜的人就多了。 ​ 這現象好與不好,神明自有主張,不過回歸到人的身上,所謂的正義,維持的是利益,或是真理,其實就很難評斷,所以佛經才會說,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 ​ 不過以幻度幻的前提是,自己要有覺知,不然還沒度人,自己就被度走了,以幻度幻與隨波逐流是不一樣的。 ​


佛經中的太子爺與一般人認知的大有不同,不過人們有興趣的常常都不是真理,而是關乎自己的利益,威猛的太子爺太剛正,正如答客難中云:

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,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纊充耳,所以塞聰。

老師太嚴苛,學生就少,神明太剛正,信徒就不多,所以如孩童的太子爺,反而感覺好商量,自然拜的人就多了。

這現象好與不好,神明自有主張,不過回歸到人的身上,所謂的正義,維持的是利益,或是真理,其實就很難評斷,所以佛經才會說,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

不過以幻度幻的前提是,自己要有覺知,不然還沒度人,自己就被度走了,以幻度幻與隨波逐流是不一樣的。

#太子爺 #三太子 #水至清則無魚

色心二法

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"中云: ​ 爾時,世尊告波斯匿王:汝先問云:復以何相而住觀察? ​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: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 ​ 如是觀察化利眾生,然諸有情於久遠劫,初剎那識異於木石,生得染淨,各自能為無量無數染淨識本。 ​ 從初剎那不可說劫,乃至金剛終一剎那,有不可說不可說識,生諸有情色、心二法——色名色蘊,心名四蘊——皆積聚性,隱覆真實。 ​ 五蘊中,色屬色蘊,而其他四蘊(受想行識)皆為心之所生。 ​ 香品的香氣也是感受的一種,不過同樣都是聞,有人能成道,而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享受香氣,差別之處就在於覺,所以修法香並非純粹燃點,而需要有正確的心態,不過正如蟲吃經書一樣,有時心態不對,但觸而生緣,也是善緣起,而依此緣起,也能有善果受用,但比起正確的認知,效果就小了很多。 ​ 所以經文中所說的這段,就很重要了,經云: ​ 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


說到色心二法,簡單來說就是物質與精神,在"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"中云:

爾時,世尊告波斯匿王:汝先問云:復以何相而住觀察?

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: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

如是觀察化利眾生,然諸有情於久遠劫,初剎那識異於木石,生得染淨,各自能為無量無數染淨識本。

從初剎那不可說劫,乃至金剛終一剎那,有不可說不可說識,生諸有情色、心二法——色名色蘊,心名四蘊——皆積聚性,隱覆真實。

五蘊中,色屬色蘊,而其他四蘊(受想行識)皆為心之所生。

香品的香氣也是感受的一種,不過同樣都是聞,有人能成道,而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享受香氣,差別之處就在於覺,所以修法香並非純粹燃點,而需要有正確的心態,不過正如蟲吃經書一樣,有時心態不對,但觸而生緣,也是善緣起,而依此緣起,也能有善果受用,但比起正確的認知,效果就小了很多。

所以經文中所說的這段,就很重要了,經云:

以幻化身而見幻化,正住平等無有彼我。

#佛 #仁王護國 #般若波羅蜜多經 #香 #經書蟲